2104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手工绘画  >> 查看详情

以优质文化产品增强文化认同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2020-07-24 10:53:29  责编:娟子 刘玉辉 
分享:

    博物馆及其文物富含中华民族文化信息,是人们形成文化认同、加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多年来,博物馆通过展览等传统方式,滋养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归属和认同。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时代发展,博物馆传统展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诉求,还要通过更多途径和方式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在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向心力上发挥更大作用。

  故宫博物院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中国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国家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年接待观众达千万级的博物馆。截至2016年底,故宫博物院共有1862690件(套)文物藏品。在未来规划中,故宫博物院将持续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努力发展成为亿万级访问量的博物馆。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故宫博物院游客数量不能无限增长,因此需要通过构建数字博物馆、研发文化创意产品、出版图书刊物等多种方式,从不同维度、面向不同群体,努力扩大博物馆文化传播广度与深度,真正做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我们不仅尊重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善于转化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自2011年起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截至2018年,故宫博物院共研发11900多种文化创意产品。随着文化创意更加丰富及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故宫文创”在社会公众中影响力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故宫博物院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故宫博物院在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过程的一些经验值得总结和讨论。

  以弘扬中华文化为目的。博物馆通过深入挖掘丰富文化资源,研发出传统文化元素突出、符合时代审美、贴近观众实际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将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播种到社会公众心中,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与此同时,面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自2015年开始,故宫博物院积极参加国际授权展等国际展会,通过故宫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新貌。

  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故宫博物院专家研究成果是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的宝贵资源。文物专家深入梳理和解读文物藏品内涵,选取特色鲜明,兼具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情感价值的文物元素,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确定方向。设计团队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昔日使用场景及背后故事等,让文物气质与产品品质有效结合。2012年,故宫专家和故宫职工根据文物经典性、象征性、影响力等因素,结合文物艺术欣赏价值,从26个文物大类中评选出书画、陶瓷、建筑、金银器等“十大类别”115件代表文物藏品,最终确定《清明上河图》、定窑白釉孩儿枕、冯摹《兰亭序》、角楼、金瓯永固杯等十件“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实践证明,对这十件集故宫博物院全体专家职工智慧选出的文物,进行文化创意研发,创造出广受关注的精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故宫还将专家研究成果与民众感兴趣的话题紧密结合,利用更加亲切、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大众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深受年轻人喜爱。

  以文化创意研发为支撑。在注重深度挖掘文化的同时,强调产品的故事性、艺术性、实用性、时尚性、创意性及功能性,提升受众互动体验感,力求多元体现文化创意,使人们正确理解和真切感受故宫博物院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更好地构建文化认同感。例如“海水江崖”系列产品设计元素,提取自寓意“社稷永固”的织绣作品以及永乐宣德青花瓷器藏品。“动意盎然”系列领带设计元素,源自院藏郎世宁绘画作品《弘历射猎图像轴》中飞奔的白色骏马,图案形象姿态豪放、动态盎然,产品有浅灰、浅橘、蓝绿和紫灰4种颜色,符合现代人色彩审美。

  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关键要及时了解并充分结合公众需求。过去的博物馆纪念品往往强调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趣味性、实用性和互动性不足,因而容易与社会公众实际需求脱节,特别是对年轻人缺少吸引力。故宫最受欢迎的文化创意产品之一“朝珠耳机”,将耳机功能、传统文化与彰显个性的需求结合起来,颇受年轻人欢迎,成功地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此外,故宫重视以展览为契机,研发相关文化产品,让公众有机会通过相关出版物、数字技术应用等“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以不同方式满足公众需求,真正做到文化传播“立体化”。

  以提升文化体验为抓手。文化创意产品不是一般商品,它们带着博物馆的烙印,需要用精湛的工艺制造承载优秀文化。故宫博物院在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过程中,适时提出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不断加强对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各个环节把控,力争做到“故宫出品,必属佳品”。在改善营销环境方面,针对红墙内古建筑区域,开展“去商业化”行动,拆除昔日占用古建筑的故宫商店临时建筑,还故宫古建筑以尊严,着重塑造产品、环境、文化内涵相协调的整体文化体验空间;将文物商店改造为“文化创意馆”,使之成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通过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打造“数字故宫社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应用软件、社交媒体等渠道在线感受故宫文化魅力,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优化创新机制为保障。不断优化研发和营销机制,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动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助推力。通过不断引进专业人才,改善自主研发团队结构;通过制定授权管理规定,更好与专业团队合作,保障研发工作的创新性和专业性。

  今天,我国越来越多博物馆通过文化创意产品让优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人们过年贴故宫春联,平日用故宫日历,年轻人踩着敦煌博物馆滑板,用着国家博物馆书签,喝着苏州博物馆茶叶,收集各个博物馆胶带做手账。越来越多品牌与博物馆进行授权合作,将文化创意整合进制造业,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也推动着文化创意创新。更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年轻人将参观博物馆作为一种新风尚,文化自信在一次次参观游览中不断坚定,文化认同通过一件件文物及其背后故事不断增强。这种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让我们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固本拓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石。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中欧青少年画笔绘友谊

        不久前,位于北京的中欧青少年文化艺术节组委会中国办事处在社交平台上发现一则留言。   留言的是10岁的北京女孩陈隽音——“2017年,我参加了中欧文化小使者活动,在欧洲结识了很多好朋友。”陈隽音写道,现在欧洲不少国家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她很想做些事情,为远方的朋友送去鼓励。   今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也是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受疫情影响,原本计划在此期间举办的中欧青少年文化艺术节活动按下“暂停键&... [阅读]

  • 黄永玉非马绘画作品展亮相安徽合肥

        黄永玉作品鉴藏展暨非马作品展20日下午在安徽省合肥市大地美术馆开展,当地艺术家及绘画爱好者近300人现场观展。黄永玉于1924年出生,是中国著名画家;非马1936年出生,本名马为义,美籍华人科技工作者、诗人、艺术家。     据该次展览学术主持吴震寰介绍,黄永玉喜爱非马的诗,且备为推重,还根据非马的诗画过一些画,并将其诗刻在他北京居所万荷堂墙上。墙上诗有三,非马先生诗外,一是戴望舒先生诗,一是他自己的诗,他与非马是互敬互重的老朋友。  ... [阅读]

  • 第六届绘意杯儿童绘画大赛正式开启

    第六届绘意杯儿童绘画大赛于6月23日正式启动,本届绘意杯将主题定为“人类的博爱与互助精神”。绘意杯儿童绘画大赛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主办,意大利IMOLA陶瓷(中国区)、筑巢集团承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提供学术支持。自2015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从百余城市征集了近三万幅作品,成为面向小朋友们进行中意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在今年疫情席卷全球之时,中国和意大利守望相助,从“感同身受”到“身体力行”,... [阅读]

  • 艺术教育在“无墙的学院”中延展

        “众志赞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国美术学院线上教学展”展出的花俊中国画《荆楚春回》。这是一个特殊的展览。展览举全校之力,以“众志赞歌”的主题致敬抗疫英雄。200余件主题创作、130余组小型作品和30余门线上优秀教学案例,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美术学院线上教学和创作成果的生动展现,又衔接、梳理、沉淀、夯实、反思线上教学,重塑艺术专业教学模式。   艺术教学以“个体艺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