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查看详情

北京市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7%

来源: 工人日报   日期:2021-01-08 08:56:47  责编:刘玉辉 
分享:

   1月6日,在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北京市35名农民工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近年来,北京市推动农民工各项工作取得了成效,工资拖欠基本遏制,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

 

 

  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辟农民工绿色求职通道,设立农民工就业服务窗口,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服务,每年平均举办招聘会9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近50万个,特别是2020年疫情发生后,积极开展“点对点”服务保障,帮助100多万农民工返岗复工,确保企业用工需求。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平均每年培训农民工7万余人。实施就业扶贫行动计划,每年线上为对口帮扶地区推送就业信息4万余条,在百姓就业专刊发布就业岗位5000余个,举办招聘会200余场,提供岗位25万多个,建立实训基地100多家,积极有效帮助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脱贫。

  与此同时,工资拖欠基本遏制。北京市成立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治欠薪工作纳入对区级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拖欠工资问题基本得到遏制。

  此外,北京市大力推广劳动合同制度,推进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和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行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引导企业合理增长农民工工资。将农民工纳入该市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享受与该市城镇职工同等社保待遇。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推进矿山、冶金、化工等行业领域尘毒危害专项治理。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低温天气“冻”真格 劳动保护也要动真格

       这两天,朋友圈被一片“冻哭”“冻傻”的内容刷屏。有人终于放弃了不穿秋裤的倔强,有人直播下班冲向网约车的狂奔,黑龙江等地的朋友更是发现自己出门如闯“北极圈”。   近期,冷空气组团影响我国,1月7日6时,北京南郊观象台气温降至-19.5℃,迎来1966年以来最冷清晨,多地气温也创新低。在出门取个快递都要做一番心理建设的“至冷时刻”,许多劳动者仍在坚守岗位,直面寒潮。为了社会正... [阅读]

  • 员工被奖励超市抢购1分钟 “打工人”的快乐你懂吗

       压力型的职场氛围中,我们的确缺少类似既能解压又能带来欢乐的互动文化。   1月5日,安徽阜阳一老板奖励员工到超市一分钟抢购,所有放到购物车内的物品均由老板买单,事先规定只能抢购单价100元以下商品,易碎物品不能抢。员工争分夺秒抢购的场面十分欢乐,有员工称,最多的抢了一千多元的商品,感觉“比发钱都刺激”。   这段员工抢购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传播。视频中,员工站成一排,一声令下之后向货架发起冲刺,场面十分热闹。评论区的“画风&... [阅读]

  • 反食品浪费要立法了,今后“下馆子”要注意啥?

       在餐桌上讲排场、比阔气……近年来,餐饮浪费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2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为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建章立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表示,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将近年来我国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食品... [阅读]

  • 公共场所登记的个人信息去哪了 如何防止泄露

      “最近几个月,各种推销电话明显增多了。”近期,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存在这样的烦恼。疫情早期,在“健康码”尚未普及之时,不少市民曾在出入餐厅、商场等公共场所时留下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被如何处理,成为不少市民关心的问题。   记者近日探访京城27家快餐店、商场、办公大厦发现,绝大多数被收集的纸质个人信息被留存,其中部分定期进行销毁。此外,记者探访发现,个别写字楼的登记现场信息保护措施不足,登记簿被随意摊开放...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