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查看详情

品味红色经典:将青春融入时代的洪流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2021-03-22 14:50:30  责编:刘玉辉 
分享:

   这是杨沫小说《青春之歌》中,卢嘉川、许宁与青年同伴们对出路问题的思索和回答。20世纪30年代初,除夕之夜的北平,外面寒风逼人,10余位青年聚在一处热烈交谈,燃起情感与思想上的温暖篝火。他们思念沦陷的东北故乡,痛陈腐败的当局统治,愤恨日寇的侵略,欢呼红军反围剿的胜利,民族的生死存亡与个人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席间旁听的人中就有小说主人公林道静。

  据说,这个难忘的除夕之夜是以作家杨沫的亲历为底本的。1933年的除夕之夜,杨沫参加了一场进步青年聚会,深深地被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他们带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吸引。这一晚因而成为她人生的“急转弯”。

  人生的出路问题,曾经摆在我们太多人面前。这是《青春之歌》最让我感同身受的地方。我也经历过旧社会,体会过民穷国弱、受侵略受奴役的滋味,看过土豪劣绅的黑暗勾结,见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腐败堕落,对社会一面灯红酒绿、另一面路有饿殍的现状愤愤不平。1949年我17岁,正在读中学,家里连隔日的粮食都没有,读书能读到什么时候不知道,读出来会是什么前途也不知道。当年8月,解放军千里进军福建,解放了我的家乡。我亲眼看到进城的解放军军纪严明,对老百姓体恤爱护,心底已经明确地意识到,这才是中国的希望。于是,8月底我就离家参了军,跟着大部队一起开拔向南。那是我17年来第一次离开家乡,背着行囊握着枪,走在队伍中间,天下着雨,黄泥地卷起来的泥浆溅得满身都是,心里面却晴朗得很。

  阅读《青春之歌》,常常让我想到那个启程行军的日子,想起入伍之初的心情。我和林道静一样,都是在寻找个人出路的过程中,看到国家的出路所在,都是为着理想走出家门,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青春之歌》小说发表的那一年,我已经到北京读书了。身边的同学对这部小说几乎是无一例外地称赞。小说描写的北平、北京大学,北大的红楼、教室、东斋西斋,让我觉得无比亲切。杨沫写出了我们共同生活过的环境,写活了我们共同经历过的年代,她笔下的林道静、卢嘉川、江华、王晓燕、王教授等,是我们的同学、兄长、老师,更是我们的先行者。林道静的故事,就像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一样,因为它体现着我们的困惑与苦闷,我们的追求与理想,我们想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奋斗与抗争。那时正值革命热情高涨的年代,我们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学生集体出过一本纪念集就叫《战斗中成长》,大家都把卢嘉川、江华当作英雄偶像和先进典型来学习。《青春之歌》就像青年人的革命教科书,教导我们如何生活、如何成长、如何战斗,教导我们哪怕在小学教员的岗位上,都可以成为最英勇最前列的“战士”——关键是将自己的命运和千百万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我还清晰地记得《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最初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时,如饥似渴地阅读 《怎样研究新兴社会科学》《母亲》等书籍的场景。被革命的火光照耀,被理想的灯塔引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青春总是天然地和理想联系在一起。很多年前,作家徐迟跟我说过:你去读一读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吧,那简直就像诗一样啊!后来我去读的时候,发现他说得一点也不夸张,那就是诗,充满诗的激情和感染力,充满理想的光辉。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青春之歌》的意义,既在于它以文学的方式把一个时代概括了出来,把一个时代的精神提炼了出来,做到生动地保存历史、再现历史;同时还在于,它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时代风云人物形象,这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成为几代青年人学习的对象,到现在还深深地激励着我们。不仅仅是《青春之歌》,像《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等当时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都成功塑造出让人过目不忘的经典形象,半个多世纪之后再看,还觉得有力量、有感染力。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以梁斌、杨沫为代表的老一辈作家,虽然面对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但他们无一例外都充满热情,甚至是超负荷地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文学贡献,记录下时代前行的印迹。

  今天,我们的时代肯定不乏英雄。脱贫攻坚、探月工程、载人航天,这么多壮举的背后怎么会没有英雄、没有理想、没有生死相许的信念?扶贫英模、科技标兵、创业先锋,这里面怎么会没有青春的身影和奋斗的旋律?如果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之歌,那么今天的青春之歌还有待更多的书写谱就。

  青春如歌似诗,最有激情,也最有创造力。宝贵的青春不应该碌碌无为,而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要向着壮丽的未来而进步,要竭尽全力地为社会做贡献。一个人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追求,会深深影响同行者甚至后来者。《青春之歌》中,江华这样评价林道静:“无论谁挨着你都会被你这种热情所感动。”这份融入时代洪流的热情,这份追求理想和光明的热情,注定会感动一代又一代人。(作者:谢冕 记者胡妍妍采访整理)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高校图书馆门前种小麦 网友:这很农大

           3月1日,记者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看到,图书馆门前的一块空地种满小麦,这个季节,满眼绿色。不少网友说这很农大。据四川农业大学后勤管理处老师冯永林介绍,从2010年成都校区启用后,图书馆门前的这块空地就开始种植农作物。根据季节种植过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主要目的是为了打造景观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体现学科特色。   [阅读]

  • 现实生活为中华诗词注入新活力

       创新,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使命。百年新诗,没有创新,就没有新诗。胡适当年倡导“新诗革命”,就是认为旧体格律诗僵化、陈旧,他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指出:“今之学者,胸中记得几个文学的套语,便称诗人。其所为诗文处处是陈言滥调。”但“新诗革命”只看到格律诗守旧的问题,没看到中华诗词里也包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审美基因。当然,中华诗词也面临时代性和创新性不够等问题,以致诗词远离大众、远离时代。今天我们讨论中... [阅读]

  • 逃离或再造:返乡手记的终结

       100年前的1921年,鲁迅发表《故乡》一文。这是一篇小说,但也有相当多的写实成分,比如现实中鲁迅也在北京买了房子,回老家变卖财产,把母亲接到大城市居住。这篇文章是语文课本的经典篇目,但是教科书侧重于新老闰土的对比,多少弱化了鲁迅对故乡的告别或者逃离。   事实上,《故乡》预言了此后100年中国人的经典叙事:青年才俊从小地方出发来到大都市打拼,成为都市人,在不断地“回乡”和“返程”中,不仅构建出对故乡的认识,也发展出一个... [阅读]

  • 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 浙江实现全省图书通借通还

       整合浙江全省文献资源集于一身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2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在这个平台上,全省联合目录全面揭示了馆藏文献信息,实现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一站检索、统一揭示,帮助用户快速了解文献在全省的分布情况,为文献获取提供线索。   “这个平台可以打破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的信息壁垒,把全省的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形成全省图书馆一张网,文献资源和活动信息一朵云,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