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化遗产  >> 查看详情

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来源: 新华网   日期:2020-10-23 10:49:51  责编:刘玉辉 
分享:
    近日,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奔赴漳州市龙文区第一幼儿园、龙文区西坑小学、漳州第二实验小学龙江分校等10所幼儿园和小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木偶戏表演。简单的舞台、活灵活现的道具、栩栩如生的木偶造型,在演出人员神奇的手指操纵下,惟妙惟肖地展示了角色的内在和外形。精彩的木偶表演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演出现场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和阵阵掌声,孩子们被布袋木偶的魅力折服。演出结束后,孩子们围着工作人员,询问各种关于布袋木偶的问题,工作人员认真为孩子们演示和解答。龙文区西坑小学老师说:“希望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能经常来学校表演,这样不仅能提高非遗的可见度,还可以在孩子们心中播下非遗认知和喜爱的种子,为非遗传承和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开展,让校园成为非遗传承与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不仅有助于广大青少年认识非遗、热爱非遗和增强非遗保护意识,让非遗在青少年心中深深地扎下根。把非遗传承和保护纳入当前我们主流的教育体系和架构之内,赋予非遗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不仅有利于非遗的发展壮大,更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其源于晋,成型于唐宋,兴于明。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流传到各地,布袋木偶戏表演细腻,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既能够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的感情,又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具有高超技艺,精美造型和独特风格的木偶剧种。2006年漳州市布袋木偶戏和漳州木偶头雕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龙门石窟考古发现唐代塔基 初步推测为印度高僧墓塔

        近日,在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学术交流大会上,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发布一项重要考古成果:通过对唐代皇家寺院香山寺遗址的首次大规模发掘,发现了较高规格、较大规模的塔基,结合文献资料,初步推测为唐代入华印度高僧地婆诃罗墓塔。     “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香山寺是唐代著名的“龙门十寺”之一,武则天敕令创建。寺院遗址位于龙门东山南麓,现存面积4万多平方米。 经国家文... [阅读]

  • 故宫屋顶无法落鸟? 专家:以讹传讹的民间传说而已

        关于故宫一直有着各种传说。其中之一是,故宫屋顶之所以看上去特别干净光洁,是因为设计时有特别的考量,以至于鸟无法停留,不会在屋顶排泄。     这一说法广为流传,文化学者马未都也曾在节目中表达过“故宫屋顶为什么没有鸟屎”的类似观点。最近,马未都讲述上述观点的一则短视频,被微博用户“陆地围脖”挖了出来。视频中,马未都称故宫屋顶之所以特别干净、没有鸟屎,其主要原因是琉璃瓦特别光滑,加之... [阅读]

  • 内蒙古阿拉善发现一座青铜时代晚期亚腰形墓

        中新网阿拉善10月7日电 (记者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7日对外消息指,考古部门近日在该盟敖包图墓葬遗址发现一座青铜时代晚期亚腰形墓。   图为揭取表面浮土航拍正摄影像。 杨峰 摄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孙金松7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阿拉善盟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敖包图墓葬遗址展开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一座青铜时代晚期亚腰形墓。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硕... [阅读]

  • 百年木刻技艺绽放魅力 西藏民众巧借“非遗”致富

        从西藏昌都的江达县城驱车出发,经过了崎岖颠簸的山路,翻越了连绵山脉,中新社记者到达波罗乡外冲村。若不是因为这里的木刻技艺被评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许这个地方不会被外界知晓。也正因交通不便,生产资料少,这里的民众曾一度贫困。   波罗木刻技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自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年后,外冲村村民泽培被认定为唯一的波罗木刻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渐渐地,外冲村人的命运因波罗木刻悄然改变。   到达外冲村,中新社记者走进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