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 查看详情

多家银行下调大额存单利率 未来银行降息成趋势?

来源: 新华网   日期:2022-05-05 09:34:53  责编:刘玉辉 
分享:
   4月25日以来,多家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下调了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而大额存单销量却频频出现“一单难求”的现象。下调存款利率后会给银行带来哪些影响?市场融资环境是否会有改善?业内人士认为,受近期政策导向及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未来大额存单利率仍将是下行趋势。
多家银行下调定存利率
   当前,部分银行下调了不同期限大额存单的利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国有大行的2年期、3年期普通定期存款利率均已下调10个基点(BP)。记者通过银行网点实地走访、App查询等方式了解到,在售大额存单中很难见到年利率在3.5%以上的产品。不少银行1年期、2年期、3年期的大额存单额度较为紧张,甚至部分已售罄。
   中国银行App显示,目前,1年期、2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2.1%、2.6%和3.25%,2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较之前均下行,此前2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2.7%和3.35%。相较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中小银行的揽储压力更大,因而存款利率一般更高。多家股份制银行也于近期下调了中长期存款利率。
   4月28日,记者走访民生银行北京长椿街支行,该行工作人员说,近期购买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的客户较多。“如果有闲置资金,可以配置一些大额存单产品。目前额度紧缺,购买需提前预约。”
   据悉,民生银行已下调大额存单产品利率。目前,20万元起的1年期、2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2.3%、2.9%和3.4%,部分大额存单产品额度显示“售罄”。
多因素引发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记者注意到,各家银行、乃至同一家银行不同分行间的调整节奏和幅度不尽相同,不同银行网点间、线上线下业务办理都可能会有不同的利率显示。大额存单各家银行的利率设置,采用“央行基准率+基点”的方式计算。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我国已经在形式上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银行在存款利率定价上拥有较大自主权。“不同银行会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业务发展战略、对未来流动性判断等因素,采取差异化的策略。”董希淼说,同一家银行在不同阶段,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行,也可能采取不同存款定价策略。
   “存款利率如果太高,贷款的利率就很难降下来,企业融资成本也就很难降下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今年初的国新办2021年金融数据发布会上说,“我们现在下了大力气,维护存款市场的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对于下调存款利率给银行带来的影响,多位专家表示,大额存单对银行来讲是一种负债,而利率的降低,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自今年资管新规实施以来,许多银行理财产品在净值化后出现“破净”现象,且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相关定存产品受到市场热捧,导致了部分居民资金流向了大额存单。“目前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市场资金供应较为充足,4月2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银行‘不差钱’且从央行获得的资金成本下降,推动存款利率下行。”董希淼说。
   作为保本类理财产品并且拥有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一些偏好稳健型收益的储户适度增加了大额存单的购买量,使部分银行出现大额存单额度相对紧张的情况,供需关系推动了大额存单利率下行。
存款利率短期降幅有限并长期下行
   根据部分银行披露的2021年年报显示,从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净息差看,无论是国有六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净息差延续收窄态势,且今年银行净息差仍存在下行压力。
   各大行普遍认为,尽管面临净息差进一步缩窄的挑战,但仍有信心通过主动的资产负债管理,为进一步让利实体打开空间。当下,加强负债管理、缓解息差压力成为多家银行今年的重点工作。
   专家表示,长期来看,将会有更多银行加入降低大额存单利率的队伍,通过此方式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同时由负债端传递到资产端,为资产端让利实体经济拓展空间,保持自身净息差。“受疫情影响,在政策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背景下,银行业适度加大了贷款让利幅度,适度转移负债端压力。”董希淼说。
   多家银行表示,此次调整中长期存款利率上限,有助于优化银行存款期限和结构,稳定存款成本。通过稳定存款成本,也有助于银行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而除了大额存单外,专家预计,未来一些中长期的存款产品利率皆会出现调整,但短期内降幅有限,中长期看还是呈下行趋势。
   “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市场无风险收益下行将是长期的趋势。从长期看,存款利率下行是必然趋势。”董希淼认为,随着存款利率逐步下行,银行负债成本将有所降低,有助于保持利差基本稳定,进而提高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向实体经济让利的意愿和能力。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新闻

  • 湖州银行获得2021年度浙江省“民企最满意银行”称号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公布了2021年度浙江省“万家民企评银行”活动的评选结果,湖州银行荣获“民企最满意银行”称号,这是继2020年度该行获“民企最满意银行”之后,又一次蝉联该荣誉称号。 扩大投放,加大“稳企”力度    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三服务”活动,湖州银行于2020年启动走企、助企、帮企... [阅读]

  • 金融政策适时加力 重点领域迎纾困“及时雨”

       从降准资金落地到加大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从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人群等支持再到支持货运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循环……近半月,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加快政策研判,出台针对性举措,多箭齐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对物流、中小微等重点领域加大纾困力度。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相关政策正在逐步显效,有助于稳住经济大盘、稳定微观主体、改善市场预期。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帮扶实体经济仍需持续发力,预计后... [阅读]

  • 搭场景、建生态、拓服务 商业银行“碳”路前行

       多家商业银行近日在绿色金融方面有了新举措。4月22日,中信银行基于绿色金融体系打造的个人碳普惠平台——“中信碳账户”正式上线。4月25日,民生银行发布“民生碳e贷”产品。    记者从中信银行了解到,“中信碳账户”已实现基础功能应用,主要包括碳账户开通、碳减排量记录、低碳科普、碳排放计算器等功能模块,还引入电子信用卡申请、电子账单、线上生活缴费等特色... [阅读]

  • 填补保障缺口 险企竞逐“新市民”金融服务

       “新市民”无疑成为近来金融领域的“热词”。近期,从银保监会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均在因地制宜强化银行保险机构对新市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创新,险企也积极通过细分保障创新推出保险保障产品。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新市民群体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对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以及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实践来看,险企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采取“一司一策”等方式,有助于推出契合地方新市民金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