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查看详情

读梁晓声长篇小说《中文桃李》:以文学的方式回答文学何为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2022-06-24 09:29:17  责编:刘玉辉 
分享:

   继斩获茅盾文学奖的《人世间》之后,今年年初,著名作家梁晓声又推出长篇新作《中文桃李》(作家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小说以80后大学生求学、工作为线索,围绕爱情与婚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展开叙事。小说出版之后,获得广泛关注。

   《中文桃李》是一部可以当作理论著作来读的小说。小说的题目首先就给人“反常”之感。“中文”在小说中显然指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际上就是“文学”。这是个专有名词,没有任何诗意,很少被用于小说标题。“桃李”既喻指“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也喻指“人的青春年少”。“中文桃李”因此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小说的主人公:以李晓东和徐冉为代表的一群80后主修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在文学日益被边缘化的大背景下,文学如何才能“青春年少”,或者说,文学如何才能与生活的“活力”保持关联?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每一个文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作为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用鲜活的故事对这一问题作了饱含情感温度的论证和回答。

   80后具有特殊的含义。作为时代的标签,他们是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大潮中成长的一代,同时也是见证经济大潮中文学日渐式微的一代。他们仍然持有文学理想,对文学饱含热情。这种理想和热情曾使他们在象牙塔内取得短暂的辉煌,创办文学刊物的成功使他们成为校园内万众瞩目的“明星”;而在象牙塔外却陷入了“重围”,曾经的辉煌和成功在校园外的规则下再难成为骄傲的资本。那么,如何“突围”?小说以这群80后“中文桃李”的人生选择给出了答案。梁晓声说,作为老师,他教过很多80后,自己的孩子也是80后,为80后写点什么,一直是自己的心念,想给自己的教学生涯留下一点记录,“我喜欢我笔下的这些80后,他们也开玩笑,也幽默,但他们身上没有那种‘顽主’气质”。

   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常常有一种因错位而产生的张力,对抗并非可取之道。《中文桃李》选择了与现实的和解。和解并非屈服于现实,而是在保持文学理想的前提下融入现实。不难发现,《中文桃李》在情节结构方式上总是在设置一些冲突,这些冲突无不与“中文”这一专业相关;同时又在冲突中寻找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则使“中文”与现实达成和解。从“我”与父母婚姻价值观的冲突到最后的彼此接受、从“我”和徐冉的悲壮“北漂”到最后的回归故乡,以及“中文”还是“对外汉语”的专业选择、留省城还是回家乡的就业抉择等等,无不体现了这种冲突中的平衡。因此,结构上的平衡就成了文学与现实和解的隐喻。

   《中文桃李》无疑是现实主义的,但又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以崇高理想为目的的宏大叙事,也不同于新写实主义以琐碎日常生活为目的的个人小叙事,而是力图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一种尚未被命名的现实主义。文中反反复复出现的“执否”具有特别的深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对婚姻的承诺,“执否”则是对这种承诺的询问。小说中,作者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解释:“执否”之“执”,意谓轻牵。不是“紧攥”和“不牵”,而是“轻牵”,关键在这一“轻”字。此一“轻”字既是爱情的“真”,也是文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度”。将文学理想化是凌空高蹈,已没有现实的土壤;而将文学矮化为日常生活却是当下正在面临的现实,如此一来,文学又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向度。那么,寻找一个中间的平衡点就是当前文学“突围”的突破口。

   这个平衡点就是“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为人生”的价值定位。文学是“为人”的,这里的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的人”,而是活生生的灵肉兼具的“现实的人”。文学教授“汪先生”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的代言人,他不仅重提“文学是人学”的理论命题,而且在教学中践行“为人生”的文学理念。小说的最后,作者让作家“梁晓声”现身说法,做了一场《文学与人生》的讲座。讲座的失败,既嘲讽了那些脱离人生价值观照的作家作品,也从另一方面肯定了文学“为人生”的价值理念。正如徐冉对她儿子所说:“文学在特殊年代还有点儿不一般。现在没什么不一般的,只不过就是种职业罢了。你爸的人生,现在仍靠文学那碗饭垫底儿,以后听你爸爸谈谈体会就行。”

   文学何为?这是一个如文学一样古老的理论命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将“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强调文学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梁晓声立足于当下的现实,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文学何为”这一理论命题进行了回答。人具有价值维度,文学“为人生”的理念正是人的价值体现。这一回答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因为“人生”总是具有历史具体性的人生;这一回答也符合白居易的理论主张,因为“人生”总是与具体的“时”和“事”联系在一起。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文艺形式,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这是对文艺价值属性和历史属性的界定。《中文桃李》要表达的正是文学在一定历史语境中,对有意义人生价值的追寻与抒发。(作者:谢龙新,系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今年,正值“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五周年。2007年1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在当年的5月25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国家图书馆挂牌成立。作为新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古籍普查、修复保护、数字化、整理研究、人才培养、推广普及等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五周年之际,本报专访了国家图书馆馆长、... [阅读]

  • 《草木朴素》:草木之心与朴素之美

       这些带有生命体温的山草、菜蔬与嘉禾的记忆,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都是作家生命成长的足迹与见证。大道至简,终归朴素。读罢储劲松散文集《草木朴素》,忽然想起清人张潮《幽梦影》中“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这句话来。草木也是心头山水。书名好,文章也好,有一股清气、一股雅气、一股生气,痛快淋漓却又回味绵长。   《草木朴素》全书由60余篇散文组成,所写草木不下百余种。这里,作为作家的同龄人和同样出生于乡间的我感到汗颜,书中一些草木名字我竟是第... [阅读]

  • 赵元任的私家影集 难得一见的学术史

       赵元任先生,老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是中国学者全面利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言并取得世界性声誉的第一人。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和大师,他的音乐作品把中国传统和现代音乐作了创造性的融合,并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音乐院校的经典教材。赵元任先生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是近代推动中国科学进步的先驱者。 “好玩儿”是表达一种自由创造的心灵状态,是对世间万物抱有无穷热爱和兴趣的心灵状态 ... [阅读]

  • 中国作家刘震云携作品与波兰读者“云见面”

        新华社华沙6月20日电(记者张章 陈琛)中国作家刘震云20日携其两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莲》《我叫刘跃进》的波兰语版与波兰读者“云见面”,并与当地嘉宾交流了各自对中国文学的看法和理解。   本次活动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与波兰马尔沙维克出版集团联合举办。活动在波兰城市托伦举行,刘震云线上出席。   在活动现场,两本书的译者巴托什·普沃特卡和玛格达莱娜·克罗巴克分享了他们对刘震云作品的印象,讲述了在翻... [阅读]